“以前修管道要封路最起碼一個月,現在一晚就完工,連噪音都沒聽見!在揚州市邗江區邗溝路段非開挖修復施工現場,周邊商戶王女士望著腳下平整如初的路面感嘆道。

近日,揚州市區排水管網更新改造工程——排水管網缺陷點整治二期項目邗溝路段一處管道出現3級滲漏,急需搶修。該點位地處老城區,地下管線錯綜復雜,周邊還有學校分布。若采用傳統開挖工藝,不僅工期長、成本高,還會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生活、學校教學及道路交通。為此,項目團隊決定采用紫外光固化非開挖修復技術,實現“微創”治理。
施工現場,工作人員正操作管道內窺檢測機器人深入地下。隨著360度旋轉的攝像頭傳回實時畫面,直徑600毫米的排水管內部情況清晰呈現3處滲透點被精準鎖定。“發現病灶后,我們將把浸漬光敏樹脂的玻璃纖維軟管拖入管道,通過紫外光照射實現3-5小時快速固化。”項目負責人張工介紹,這種“點位修復”可以在原有管道內壁形成一層高強度的“防護內襯”,從而從根本上阻斷了滲漏路徑,而且技術誤差控制在厘米級,較傳統開挖方式效率提升數倍以上。整個修復過程無需大面積破路,將交通與生態影響降至最低。
歷時5小時,管道修復完成,凌晨時分道路恢復通行。“夜間施工雖辛苦,但能保障大家出行順暢,防止汛期積水和污水滲漏,再累也值得。”項目負責人張工語氣堅定。此時,遠方的天際已泛起微光,新一天的城市運行即將啟動,而那些在地下悄然修復的管道,正默默為這份順暢與安寧提供著堅實支撐。


